怕找不到回家的路!请截图保存本站发布地址:www.dybzwz.com
天一’,只好改弦易辙,放弃上海的基业,远走南洋,卧薪尝胆,再图发展。
1926年3月坐船离开了上海,赶往南洋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南洋,包括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马来亚和新加坡。因为封闭保守,社会经济与民生活非常落后。寻常百姓生活枯燥单调,缺少娱乐和消遣。而迁移到那里的华裔在南洋
中又占了很大的比重。这正是我们兄弟决计开拓南洋市场的重要理由。
三哥单枪匹马,带着‘天一’的影片和一笔资金,踏上了赴南洋的征程。
新加坡是三哥独闯南洋的第一站,那里是南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,堪称桥堡。
当时的新加坡还没有中国电影,只有大戏院间或放映点西方默片。三哥使出他的际才能,广泛接触当地各戏院的老板,推销影片。然而,又碰上钉子。大戏院只放西片,小戏院又给‘六合’绑住,对‘天一’封锁。但‘六合’的影片其实并没有打进新加坡,只是枉有虚名。
地生疏、初来乍到的三哥,认准了新加坡的市场潜力,一定大有可为。
出师不利,三哥亳不气馁。他避开对手的锋芒,调整方针,另辟蹊径,展开游击战术。他先在新加坡的周边城镇进行放映突,再杀回市中心,抢夺市场。
这一着的效果明显,他的‘天一’影片,由于适合大众的欣赏味,备受欢迎,立即打开了销路。
短短一个季度,其业务已到了应接不暇的程度。
没没夜忙碌的三哥,以辛勤汗水,换来滚滚不断的财源。大把大把的孔方兄撑得他
袋鼓鼓囊囊。三哥的业务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,任凭他能力再大也应付不过来。他这才想起了上海,想起了家
,想起了叫我这个老六来帮忙了。
三哥直奔电报局,一纸急电发往上海:请我这个六弟速来新加坡增援。
至此,我才真正走上电影舞台,急赴南洋,同三哥山客联袂行动,共同演绎‘邵氏电影王国’的传奇故事。
当时爷爷我十九岁,刚刚读完美国办的青年会中学。到了南洋之后,我们兄弟根据自身的
况,因地制宜,想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办法。我们租不到戏院放映电影,便租空地搭帆布帐篷,自己上街贴海报,放映‘天一影片公司’出品的影片。
每天拂晓时分,东方刚刚泛出点鱼肚白,我们兄弟便已热火朝天地忙碌着。我们二各自分工。三哥专门负责清扫场地,检查放映机,搭好帆布帐篷;我则拿着笔在海报上写好当
放映的影片名称